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6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351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432篇
口腔科学   165篇
临床医学   1128篇
内科学   618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科学   368篇
综合类   1930篇
预防医学   917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889篇
  5篇
中国医学   703篇
肿瘤学   2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816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736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细胞介素22 (interleukin 22, IL - 22)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关系的研究,希望能为DM的防治及病情评估提供较为可行的策略靶点。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以IL - 22、糖尿病、胰岛素、糖异生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结果 IL - 22可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信号转导及维持葡萄糖稳态,参与DM发生、发展及病情演变。结论 IL - 22可通过多个环节参与DM的发病及病情演变,以IL - 22为靶点对于防治DM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性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择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INSUR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LIS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事件及肺部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组二次PS使用率、给药成功率、NAPAP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72h内MV率为8.57%,低于对照组(28.57%,P<0.05);于T2、T3、T4及T5时点,两组PaO2水平较T1时点均上升,PaCO2、FiO2水平则下降(P<0.05);于T4、T5时点,观察组Fi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像学特征分析,两组共计7例重度病症(“雪花征”样肺实变,已累及所有分区)、48例中度病症(“雪花征”样肺实变,尚未累及全部肺野)及15例轻度病症(呈“磨玻璃征”样肺实变,累计范围不限),经PS治疗6h、12h及24h后,给予LUS复查,两组NRDS患儿肺脏影像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LISA及INSURE治疗NRDS均可起到较好疗效,但LISA整体获益更高,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可降低72h内MV使用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期诊疗方(XGZQZLF)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等为支撑,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一步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和通路注释,研究XGZQZLF治疗COVID-19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XGZQZLF有效成分80个,通过调控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等208个肺炎相关靶点,以及主要通过调控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炎症和免疫相关通路发挥治疗COVID-19的作用。结论 XGZQZLF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COVID-19的作用,为XGZQZLF治疗COVID-19的生物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COVID-19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P<0.05);增加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P<0.05);减少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梭杆菌属)的数目(P<0.05)。其中,大鼠病理学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解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和口腔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研究野黄芩苷对结肠肿瘤干细胞体外和体内分化的影响,揭示野黄芩苷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的抑制结肠肿瘤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用3D细胞培养法观察野黄芩苷对结肠肿瘤干细胞HT-29CSC体外生长的影响;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研究野黄芩苷对HT-29CSC细胞转化的影响;用胎牛血清诱导干细胞分化实验,研究野黄芩苷对HT-29CSC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用qRT-PCR法检测野黄芩苷对HT-29CSC细胞中Lgr5,c-Myc,CK20和Nanog mRNA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野黄芩苷对HT-29CSC细胞中c-Myc,Gli1,Lgr5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接种HT-29CSC细胞建立肿瘤干细胞体内分化成瘤模型,研究野黄芩苷对裸鼠体质量和HT-29CSC细胞分化成瘤的影响;用q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133,Lgr5,Gli1,Ptch1,c-Myc,Ki-67,CK20,Nanog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Myc,Gli1,Lgr5,CD133,Ki-67蛋白表达水平。体外研究表明,野黄芩苷能够抑制HT-29CSC细胞生长、转化与分化,同时显著下调HT-29CSC细胞中Lgr5,c-Myc,CK20,Nanog mRNA水平和c-Myc,Gli1,Lgr5蛋白表达。动物实验表明,野黄芩苷显著抑制裸鼠皮下HT-29CSC细胞分化成瘤,并且下调肿瘤组织中CD133,Lgr5,Gli1,Ptch1,c-Myc,Ki-67,CK20,Nanog mRNA表达和c-Myc,Gli1,Lgr5,CD133,Ki-67蛋白表达。综上所述,野黄芩苷能够抑制结肠肿瘤干细胞的体外和体内分化,其作用机制在于下调hedgehog信号通路活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布南色林原料药中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和甲磺酸异丙酯3种遗传毒性杂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以甲磺酸丁酯为内标,按内标标准曲线法进行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和甲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DB-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40℃,维持3 min,升温速率为30℃·min-1,终止温度150℃,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为110℃;载气(He)流速为0.6 mL·min-1;进样量为1 mL;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1。质谱条件:电子轰击离子源(EI),扫描方式为选择性离子检测;离子源温度为200℃;接口温度为150℃;电子能量为70 eV;溶剂延迟1 min。结果:3种杂质成分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2.0;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025~3.0 μg·mL-1r ≥ 0.998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40%~101.40%(RSD为3.2%,n=9)、92.80%~99.70%(RSD为2.5%,n=9)和96.30%~100.75%(RSD为1.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迅速,可用于布南色林原料药中3种遗传毒性杂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联合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行促排卵治疗并成功临床妊娠的多囊卵巢综合征165例,检测血清Hcy、IGFBP-1水平。根据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情况分为孕早期自然流产组与未自然流产组,比较两组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IGFBP-1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IGFBP-1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水平低于入院时,血清IGFBP-1水平高于入院时(P<0.01);自然流产组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水平高于未自然流产组,血清IGFBP-1水平低于未自然流产组(P<0.01)。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28.48%。年龄≥35岁、多囊卵巢综合征分型、空腹胰岛素水平偏高、空腹血糖水平偏高、血清睾酮水平偏高、血清叶酸水平偏低、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水平偏高及血清IGFBP-1水平偏低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P<0.01)。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水平联合血清IGFBP-1水平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敏感度、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独预测(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Hcy水平偏高,IGFBP-1水平偏低,二者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密切相关,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时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10.
勃起功能障碍和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最为常见的2种非肿瘤性疾病,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现代研究表明,勃起功能障碍和前列腺增生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两者可同时发病,但是目前中医对于勃起功能障碍合并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较少,且临床上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年老肾虚,瘀血内阻为其主要的病因病机,肾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临证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故从"肾虚血瘀"论治前列腺增生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值得从临床方面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